時間:2020-09-18 08:36 出處:信用中國
昨日,多家廈門港航中小企業通過信易貸平臺,成功獲得最高3000萬元的貸款,這標志著我市港口信用建設工作取得突破:通過信用撬動金融資源,有效解決“融資難、融資貴”難題。
“這筆資金,可以說是及時雨,解決了企業發展的燃眉之急!”昨日,一家港航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,該公司今年初需要新建船舶擴大運力,但是遇到疫情影響,資金周轉面臨較大難題。“不過,企業良好的信用幫了大忙,通過平臺提交了一些基礎材料,很快就拿到了貸款。”他說。
廈門港口管理局局長吳順彬介紹,此次獲得信用貸款的幾家港航中小企業,都是連續獲得“廈門港航第三方公益性信用評價”AA級、進入“守信紅名單”的企業。“在市信用辦的指導下,港口局大膽先行先試,與全國信易貸平臺廈門站合作,將港航第三方信用評價結果作為金融機構融資授信評價參考,開發‘港航信易貸’等產品,使‘信用+科技+普惠金融’模式落地,堪稱破冰之舉。”他說。
所謂的“破冰”,突破的是長期困擾港航中小企業的“融資難、融資貴”問題——據悉,港航業作為資本密集型產業,涵蓋基礎設施建設、船舶買造、船舶物供等方面,資金需求量巨大,特別是今年以來,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,是否能順利融資關系到企業的生存。但另一方面,面對眾多中小企業,如何評估資質,也是擺在金融機構面前的一個難題。因此,“信用+金融”的方案,迅速得到各方支持。
據了解,此次廈門銀行、廈門郵儲銀行為相關企業提供的信用貸款金額從數百萬元到3000萬元不等。兩家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,相關產品實現純信用無須抵押,線上申請、線上審批、網絡化操作,隨借隨還,克服傳統貸款產品對抵質押物的依賴,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。
在廈門港航第三方公益性信用評價體系的框架下,信用的無形價值正轉化成為企業的有形價值,廈門港走出了一條“以信用促融資、以融資促發展”的創新道路,極大地增強了全球第十四強港的吸引力和競爭力,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。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8月,廈門水路運輸船舶運力規模達356.4萬噸,同比增長21.8%,助力全港單月集裝箱生產量連破百萬標箱。
(轉自信用中國)
信用服務提供商:廣西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